EN 教师服务大厅 学生服务大厅 旧版官网

实体化运行

全国高档数控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简介

日期:2023年04月09日 16:43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促进职业院校发挥人才培养、应用研发和社会服务职能,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高档数控装备行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成立“全国高档数控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

共同体成立后将在教育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共同体章程和规定,积极组织共同体活动,承担相应责任义务和工作任务,助力高档数控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背景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是国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是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大举措。产教融合共同体由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合一所高水平高等学校、一所职业学校牵头建设,旨在汇聚产教资源,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助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档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关系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数控装备的关键技术、科研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为尽快破瓶颈、补短板、锻长板,实现我国高档数控装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建立全国性的高档数控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条急需探索的发展路径。

二、共同体构成

全国高档数控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拟由山东大学、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成立,联合全国数控装备领域内的行业协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上下游企业等10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通过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有效促进高档数控装备行业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档数控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采取企业主导、行业指导、多元参与、实体化运行的模式。共同体实行会员理事会制,设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理事大会是产教融合共同体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大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秘书处为常设机构,具体负责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日常工作事务。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

组建共同体理事会及其常务理事会,明确组织构架和职责分工。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秘书处,下设办公室,配置专属办公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共同体日常工作。建立以共同体理事会《章程》为核心,涵盖共享、财务、激励、档案等方面组成的制度体系。建立高档数控装备行业发展研究智库等研究机构,负责行业发展政策研究、咨询服务等工作。成立产教资源开发工作组、人才联合培养工作组、协同创新工作组、政策保障委员会等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共同体内及行业的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二)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

依托共同体高档数控装备行业发展研究智库,通过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档数控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的调研,每年编制和发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以及行业人才供需清单、技术供需清单,指导开设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作,促进产教供需高效对接。

(三)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依据高档数控装备产业链分工,校企联合招生,创新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探索共同体内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共同体内企业招工向共同体内学校倾斜,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供给。逐步实现共同体内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开放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机构,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探索推进共同体内高水平高等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共同体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职工,攻读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

(四)协同开展技术攻关。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校企联合打造科研攻关团队,深入生产一线,瞄准高端数控装备产业需求,调研征集企业实际面临的生产性和技术性难题,校企协同、系统地解决问题。支持共同体职业学校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发挥“中试车间”的作用。推动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等载体,产出一批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提升服务水平。

(五)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

推动共同体组建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对标产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技术攻关实际,将产业应用的工艺、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项目;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跟踪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研制优质教学装备并推广应用。

四、组织机构

(一)、高档数控装备行业发展研究智库

通过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对高档数控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编制和发布行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年度报告,以及行业人才供需清单、技术供需清单等;指导开设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作,促进产教供需高效对接。

(二)、产教资源开发工作组

聚焦、对标产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攻关实际情况,将产业应用的工艺、技术与教学事件相融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能力项目;基于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结合当前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研制优质教学设备并进行推广应用。

(三)、人才联合培养工作组

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依据高档数控装备产业链的分工,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形成创新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模式及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共同体内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平台,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共同体内企业招工向共同体内学校倾斜,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供给;在共同体内部企业之间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共同体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职工的学历水平。

(四)、协同创新工作组

建立健全协调创新机制,打造基于校-企联合的科研攻关团队;深入生产一线,聚焦高端数控装备产业需求,调研征集企业面临的生产线、技术性难题,校企协同、系统解决;在共同体成员单位之间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及重点实验室等;在共同体职业院校内建立关键工序技术的“中试车间”。

(五)、政策保障委员会

建立健全共同体政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及共享机制,实时关注、解读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政策,并及时在共同体内部发布共享;定期开展共同体内部相关政策培训工作,及时解答共同体成员单位的政策方面疑问,做好相关政策保障工作;建立项目联合申报机制,结合相关政策信息,统筹成员单位各自产业及优势,挖掘成员单位之间共通点,打造产-学-研高度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协助高档数控装备行业发展研究智库完成相关工作。

五、共同体建设基础与优势

国家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定义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的深化和升级。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在2013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集团已成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教集团办学体制机制。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聚焦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院校、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与培训、技术攻关、科学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造了以学校、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业参与,全省装备制造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形成了由90余家成员单位组成,互动交融、共建共享的“朋友圈”。采用理事会治理模式,实施任期制,理事长由山东省人社厅厅长担任,每届任期五年,根据集团发展情况结合院校情况和企业实际定期修订集团《章程》,先后出台了资源共享、经费管理、档案管理、分支机构管理、考核与激励等方面的制度,构建完善了集团“1+6”制度体系。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建立了文件发布机制、工作简报发布机制、年会轮值机制等3大运行机制,将集团规划、机构调整、工作部署、考核奖励、活动组织、重要讲话等以集团文件的形式发布,将集团运行过程中的建设发展重要事件、产教融合主要成就、校企合作典型做法等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定期发布,集团年会及相关活动由集团校企成员轮流承办。集团体制机制改革,疏通和优化了校企共建共享的方式和通道,激发了校企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二是创建了行业领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将校企成员按照工作领域和发展侧重分类集成,形成了23个高度聚焦、深度联结、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联合体,促进产教融合纵深化发展:通过设立专业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技术技能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以及智能制造、自动化等7个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等集团分支机构,实现了集团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在集团企业成员设立岗位监测站等12个特色机构,将企业成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相关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变化情况及时反馈,提高了学校成员单位在专业调整、教学标准修订、课程内容更新等方面的响应速度,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三教”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建成了产教融合智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提升集团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能,校企共同研发了产教融合智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了平台,对外展示集团发展成果,对内在招聘就业、实习实训、专业建设、课题研发等方面实现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资源共享,提升了成员单位之间的数据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水平。平台对集团机构、制度、文件、经费、研究成果、企业运行等情况实施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将集团打造成了山东省机械行业的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科学研究的聚集高地。

近三年,集团培育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12个、共建专业33个,校企联合培养订单班学生4826人,集团成员间横向科研数达78项、集团成员之间横向委托资金268.49万元,岗位培训10余万人次。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网、中国教育在线、齐鲁晚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对集团发展模式、校企合作经验做法、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2019年8月15日中央台新闻联播也报道了集团院校服务集团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典型做法,并给予了充分肯定。集团被教育部确立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一核双驱三支撑’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典型案例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成果展、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技工院校教研工作技术研讨会等场合进行了展示和交流,并被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版权所有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鲁ICP备05018601号
  • 长清
    校区

    长清大学科技园区海棠路800号

    邮编:250354

  • 槐荫
    校区

    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槐荫管委会:0531-87196309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