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迎接4307名新生成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大家庭新的一员。我代表学院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祝贺!也感谢你们和你们的父母对劳职院的信任!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经历了史上最漫长寒暑假,65岁的劳职院终于在金秋时节等来了青春年少的你。你们当中,有5位同学只有15岁,00后的同学有4258名,可以说“00后的时代”全面到来。今年共有3112名男生,1195名女生,男女比例为2.6:1,再次印证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的定理。郭新宇、倪成浩、张正水、廉纪刚、王浩强、张佳仪、闫科鑫、许子豪、雷冉、李淑君、刘沁源、房立航等12名同学今天过生日,在这里祝你们生日快乐。我了解到很多同学此前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信息工程系种(chóng)家龑(yǎn)同学,连续两年在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山东省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劳动经济系唐永琦同学曾在淄博市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杨志鹏同学曾获高中足球联赛全国赛东北赛区冠军;电气及自动化系张嵩源同学在部队服役两年,退伍后第一时间返校报到,参与新生军训工作并有出色表现。祝愿你们都能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军训成果汇报表演,我很高兴看到你们队列整齐,步调一致,口号嘹亮,表演精彩。我为你们点赞!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军训成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持好这种作风、这种素养,去完成学业,做好工作。同学们,你们生遇非典,考遇新冠,注定不凡!在今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在学习生活中做好疫情防控。
经过这段时间的军训,大家也初步认识了学校,很多同学可能要问,学校能给我什么,我能在这里获得什么?如你们所见,学校没有高大上的大楼,但是我们有德才兼备、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众多的“金课”以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团队;我们没有五星级的体育馆,但是运动场、所有的实训场馆和新图书馆随时等你来约,而且学校的配套设施正日渐完善;我们没有多么耀眼的名片,但是有智能制造、信息工程等一批蒸蒸日上的高水平专业群和每年就业率97%以上的高质量就业。当前,学校正在建设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向前迈进的每一个台阶都为同学们成才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更广阔的空间,铺就了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石。学校可能距离同学们心中的“别人家的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把同学们对学校的期望值作为目标,努力缩短距离。只要你有理想、有目标,学校会竭力让每一名同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马斯洛说“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大学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今天的开学典礼是同学们人生新征程的起点,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1.坚定一个信念。今年这场将载入人类史册的“抗疫战争”,让我们所有人都见证了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双英雄之手的共同托举;无数个平凡人胸中激荡的,是不畏艰险的斗志和敢于胜利的信念。经历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民坚韧的意志力和非凡的凝聚力。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的疫情还在不断扩散蔓延,中国同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抗疫情况高下立判。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中国历代先贤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志向。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你们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更有幸遇到你们。我校电气及自动化系2005级校友张永德,现就职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6年来坚持参与公益活动,在“大我”奉献中实现“小我”,获评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称号;智能制造系2017级王港归,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疫情期间从自己的奖学金中拿出1000元支持并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劳职人的担当。同学们,你们这代人将全程参与、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们的梦想应该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民族复兴大业紧密结合起来,立志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让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信念成为你们成长、成才路上不灭的灯塔!
2.锤炼两种精神。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什么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好评如潮,这部片子很好的诠释了“耐得住、沉得下、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两种精神经久传承,随着时代发展,也被注入新的内涵。
疫情期间,电气及自动化系18级的史伟宏、韩德龙两位同学,主动要求投入实习企业的防疫物资生产一线,跟着企业员工一起加班加点,他们的担当和勤奋不仅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认可,更是被很多知名媒体采访报道。学校倡导和实践的“踏实勤奋、认真钻研、守正创新”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和传承。
锤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要崇尚和尊重劳动。劳动文化是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文化,这里所讲的劳动并非只是体力劳动,而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我们要结合专业特点,依托实习实训和技能竞赛,参与到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中,弘扬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二要养成精益求精的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每一个成功无不源自精益求精。同学们要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高标准对待学习、实训,耐心细致,把每个问题理清悟透,坚决拒绝马马虎虎,全力消除“差不多”现象。三要磨砺坚持不懈的品质。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们,可以说人人都内心笃定,具备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特质。对你们而言,工匠精神意味着要培养执着、坚持、韧性的品格。四要树立创新思维。德国向来以工匠精神著称,举一个小例子,德国一家公司提出了多种数字化工业生产装置和方案,一个数字化涂料厂的操作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快速优化数据、配方和生产流程,实现定制生产。这个例子是工匠精神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呈现,唯有创新,方能行远,要将创新思维运用到专业学习和实践中。
3.培养三种能力。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未来三年,你最需要的是练就过硬的技术技能,从三个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才是安身立命的“金饭碗”。
第一,提高适应能力,以积极心态生活。一个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就是他的生存力。希望你们尽快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同学们,如果你是块金子,学校会帮你打造舞台,助你发光发亮。只要肯钻研、功夫深,任何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你们的师兄,已留校任教的徐雪彦、吴凯琪、张晋生,他们在校期间勤学苦练,都曾凭借过硬的技能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人生从来没有坦途,你遇到的困境要靠自己走出,正如河流遇到阻碍,唯有冲破,才能流向新的彼岸。
第二,培养自律能力,做好个人规划。2015级校友韩宏宇,在校期间刻苦钻研VR技术,毕业后创业开办公司从事VR技术的制作研发,承接的项目还曾代表中国地铁赴德国参展;智能制造系2014级校友卢存壮,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后考入山东交通学院,现就读于山东大学攻读硕士。三年时间,转瞬即逝,请每一位同学问自己一个问题:三年后,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有的人要专升本,有的人要参加自考本科考试,有的人要参加技能大赛,有的人要去就业创业。未来的画卷已展开,你想描绘出怎样的蓝图,取决于自己的规划。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制定一个KPI,明确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成绩要达到年级多少位次,加入哪些学生社团,如何补齐自身短板等。为每个学期、每门课程、每个周、每一天、每堂课制定详细的计划,培养自律,丰盈生活、塑造更优秀的自己。
第三,保持学习能力,全面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这个知识技能快速更新迭代的年代,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学习新知识,尝试新挑战,做一个善学、善思、善悟、善行的人。不要妄想走捷径,抄近道,近道走着走着往往会成为最远的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学会沉下心来努力,那些通过坚持学习为自己不断赋能的人,哪怕再普通和平凡,也都会实现价值,改变命运。
时代向前,后浪奔涌。同学们,愿你们永远保有一颗赤子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忠于理想,勤于实践!未来的三年,希望你们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做一流的劳职人!
明天是我们伟大祖国71年华诞及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全校所有师生员工双节快乐!谢谢!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明道在2020年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