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创建情况报告
直属组宣人事党支部
品牌名称:“三力三向”冲锋党支部
2023年,直属组选人事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聚焦主责业务,建强支部堡垒,发挥党建在推动业务工作上的作用。围绕“三力三向”冲锋党支部,扎实开展工作,汇报如下:
一、品牌内涵
忠心为党强干部:选拔优秀干部,做好党建工作,打造凝聚力。做好宣传树形象:厚植文化氛围、做好新闻宣传,汇聚向心力。培育名师促发展:完善教师发展,优化考核制度,提升战斗力。旗帜鲜明心向党,为向上。树立劳职好形象,为向美。吸纳人才育师资,为向强。
二、工作情况
直属组宣人事党支部通过“五个常规措施,一个自主动作”构成的“5+1”工程,发动支部全体党员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完善干部选拔体系、职称评聘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宣传工作体系、教师资队伍发展体系;健全干部选拔制度、宣传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出国读博制度。立足当前实际,以“三力三向”为工作着力点,选拔优秀干部,做好党建工作,打造凝聚力;厚植文化氛围、做好新闻宣传,汇聚向心力;完善教师发展,优化考核制度,提升战斗力。向上、向美、向强,创造性地推进组织、宣传、人事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服务学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神、铸魂、升温。
(一)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工作,坚定理想信念
支部以宣传部、组织统战部为主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工作。支部累计开展集中学习9次,深入研读指定书目,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我为发展献良策”活动和调研工作。完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人员招聘、校史馆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党员干部包干服务一线师生。主动对接劳动经济系,协助困难学生争取助学金8000元,助力劳动经济系建成党建文化长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工作开展扎实,获评院级标兵集体、院级典型案例,1人次获评院级学习标兵,1人获评获评省厅青年理论学习标兵,3人被纳入学院主题教育专班开展主题教育;今年7月,组长王晴晴在学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成果交流会做典型发言,交流小组学习经验
(二)认真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支部以人事处为主力,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国培、省培、暑期培训,提高了学院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组织党务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1人获2023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人被评为省级优质融媒内容创作人。
(三)加大支部品牌宣传力度,擦亮品牌形象
支部以宣传部为主力,在新华社、山东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共推出学院外宣报道398篇;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发布重大宣传报道45篇。助力学院获2023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等称号5个。支部工作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8次,其中《中国教育报》以《打造“四师”锻造新时代大先生》为题对支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经验进行报道。
(四)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彰显公益属性
支部到耕读世家、平阴县、阳光100社区等地开展“双报到”活动4次,认领社区需求,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五)发挥党员先锋榜样作用,发挥标杆作用
支部1个集体岗、5个个人岗。“党员先锋岗”党性觉悟和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能够履职尽责,发挥了先锋模范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自主动作方面,支部以宣传部为主力,完成校史馆和劳动文化主题展馆建设工作,建成校史教育、思政教育基地,育人作用马上得到发挥。
三、工作成效亮点
(一)做好党建工作,打造了凝聚力
组织统战部加快干部队伍调整,召开党代会,换届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加快年轻专业型干部培养,选拔10名中层正职干部、24名中层副职干部。组织暑期干部职工金华培训工作,推动入选山东省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省直机关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支部1个,山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1个。
(二)做好新闻宣传,汇聚了向心力
宣传部在学院官网开设“主题教育”专题网页和专栏,精准跟进主题教育宣传。官微开设《身边的榜样》《劳职生物图鉴》《行走的思政课》《传统文化进校园》等融媒专栏,策划“看见军训”等直播15次;抖音以及视频号播放量700万+。在新华社、山东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共推出外宣报道398篇;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国家级媒体发布重大宣传报道45篇。学院获2023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等奖项5项。完成校史馆展陈设计工作。展示出团队的尖刀战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业务专业能力
(三)完善人事制度,提升了战斗力
人事处完成2023年两次人员招聘工作,修订完成职称评审制度,组织教师节表彰大会,推动学院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个、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计划”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齐鲁工匠”1人,引进山东省技术能手8人,博士后1人;新增博士2人, 11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打造“四师”锻造新时代“大先生”》等师资队伍建设经验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